“不是葡萄糖,癌細胞主要以乳酸為食;高脂飲食延長壽命;DNA復制與我們想象的并不同;全新DNA聚合酶不需要引物;肺具有新功能——造血……”2017年,有大量的研究成果顛覆了我們先前的認知,甚至改寫了教科書。本文中,探索君為大家完整總結了2017年這些刷新認知的科學成果。
1、與飲食相關
1# Cell子刊再次顛覆認知,高脂飲食延長壽命,改善記憶?
論文一:Ketogenic Diet Reduces Midlife Mortality and Improves Memory inAging Mice
論文二:A Ketogenic Diet Extends Longevity and Healthspan in Adult Mice
9月5日,發(fā)表在CellMetabolism上的兩項獨立研究再次為脂肪“正名”。研究發(fā)現(xiàn),高脂低碳水化合物的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可以改善記憶力,降低死亡率。
2# 兩篇《柳葉刀》論文:顛覆你對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傳統(tǒng)看法
論文一:Associations of fats and carbohydrate intake with cardiovascular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18 countries from five continents (PURE): a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論文二:Fruit, vegetable, and legume intak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deaths in 18 countries (PUR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傳統(tǒng)上,我們一般認為,吃低脂肪食物會有利于身體健康,但8月29日發(fā)表在國際著名醫(yī)學期刊《柳葉刀》上的兩篇論文的結果卻讓人們大跌眼鏡,顛覆了我們對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看法。研究不僅給“脂肪”正了名,還質(zhì)疑了蔬菜和水果是不是吃“越多越好”。
3# BJSM:飽和脂肪并不是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
Saturated fat does not clog the arteries: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condition, the risk of which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from healthy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先前,大家普遍認為飲食中的飽和脂肪會阻塞動脈并導致冠心病。然而,4月25日發(fā)表于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上的一篇文章卻提出了相反的觀點。研究人員認為,飽和脂肪阻塞動脈這個概念完全是錯誤的。該研究小組引用的綜述顯示,飽和脂肪攝入與心臟病風險升高無關。
4# 2篇JCI:高鹽食物,讓你餓,而不是渴
論文一:Increased salt consumption induces body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creasesfluid intake
論文二:High salt intake reprioritizes osmolyte and energy metabolism forbody fluid conservation
通常,我們認為含鹽量高的食物會讓我們口渴,需要補充更多的水分。然而,4月17日,發(fā)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兩篇論文卻表明,事實并非如此。通過模擬太空飛行,科學家們意外發(fā)現(xiàn):攝取高鹽食物會減少喝水量,同時,它會增加饑餓感。
2、與疾病相關
5# 顛覆認知!NEJM:立體定向放療竟能緩解頑固心律失常
Noninvasive Cardiac Radiation for Ablationof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根據(jù)常識,放療是抑制和殺滅癌細胞的一種治療方法。但12月14日,發(fā)表在NEJM上的一篇論文再次顛覆了我們的認知:華盛頓大學醫(yī)學院的研究人員證明,立體定向放療竟成功治療了5名室性心動過速患者。
6# Nature顛覆教科書:不是葡萄糖!癌細胞主要以乳酸為食
Glucose feeds the TCA cycle via circulatinglactate
長久以來,乳酸都被視作無氧條件下代謝產(chǎn)生的廢物。然而,11月18日,一項發(fā)表于Nature雜志的論文提出了顛覆性的觀點:乳酸不僅是無氧條件下的代謝產(chǎn)物,更可能是人體最重要的能量載體;同時,它還是癌細胞最重要的直接營養(yǎng)來源。這項研究可能為癌癥等疾病的研究打開新的思路。
7# Nature:和想象大不相同!炎癥引發(fā)肝癌PD-L1分子起關鍵作用
Inflammation-induced IgA+ cellsdismantle anti-liver cancer immunity
11月8日,發(fā)表在Nature上的一項研究顛覆了傳統(tǒng)認知: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認為,炎癥引發(fā)癌癥是因為炎癥直接影響了癌細胞,刺激它們分裂,并保護其免受死亡。然而,真相卻大不相同!來自加州大學圣地亞哥醫(yī)學院的科學家們證實,慢性肝臟炎癥是通過抑制免疫監(jiān)視作用(immunosurveillance,一種自然的防御機制,免疫系統(tǒng)借此來抑制癌癥的發(fā)展)來促進癌癥的。
8# 顛覆認識!神經(jīng)刺激讓昏迷15年植物人出現(xiàn)意識
Restoring consciousness with vagus nervestimulation
9月25日,CurrentBiology報道了一項突破性的進展:經(jīng)過一個月的迷走神經(jīng)刺激治療,一個昏迷15年的植物人出現(xiàn)意識。該結果顛覆了持續(xù)超過12個月的意識障礙是無法逆轉的這一固有認識。
9# Nature:阿爾茲海默癥風險基因,遠比我們想象的“壞”
ApoE4 markedly exacerbates tau-mediatedneurodegener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tauopathy
近1/4世紀之前,ApoE4突變基因被發(fā)現(xiàn)并證實是阿爾茲海默癥的一個主要風險因素,它的出現(xiàn)甚至于會將這一神經(jīng)衰退性疾病的發(fā)生概率提高12倍!過去的研究多認為,ApoE4會促進β-淀粉樣蛋白聚集,加快老年斑的形成。9月20日,發(fā)表在Nature上的一篇文章卻顛覆了傳統(tǒng)的研究和治療思路!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ApoE4基因與Tau蛋白之間存在聯(lián)系——ApoE4會加劇由Tau蛋白引發(fā)的神經(jīng)損傷;而且,它還會引發(fā)免疫反應,攻擊神經(jīng)細胞。
10#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記憶或許并沒有丟失,而是被“封印”了……
Optogenetic stimulation of dentate gyrusengrams restores memory in Alzheimer"s disease mice
記憶喪失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主要癥狀之一。長期以來,人們認為聚集在大腦中的淀粉樣蛋白斑破壞了那些儲存記憶的神經(jīng)元。但7月20日,發(fā)表在Hippocampus上的一項研究卻發(fā)現(xiàn),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失去的記憶能夠被重新喚起。這項顛覆傳統(tǒng)觀點的研究認為,阿爾茨海默病或許并不會損傷記憶本身,而是破壞了我們重新喚起記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這些被“封印”的記憶或許能夠被人為地喚起。
11# 顛覆常識!化療反而增加了乳腺癌轉移風險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duces breastcancer metastasis through a TMEM-mediated mechanism
7月5日,發(fā)表在《科學》子刊Science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顛覆了許多人的常識。這項研究發(fā)現(xiàn),在乳腺癌手術前使用化療,可能反而增加了癌癥的轉移風險!
探索君報道鏈接:
http://www.biodiscover.com/news/research/724466.html
3、與DNA、基因等有關
12# Science顛覆教科書!自私的基因改寫遺傳學基本定律
Spindle asymmetry drives nonMendelian chromosomesegregation
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Michael Lampson教授與他的團隊用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一些染色體會“欺騙”細胞,打破平衡,增加自己進入生殖細胞的概率,背后的機制則涉及一類自私的基因元件。這篇顛覆性的論文于11月3日發(fā)表在Science雜志上。
13# Science:新論文改寫“細胞分裂”基因表達理論
Mitotic transcription and waves of genereactivation during mitotic exit
9月14日,一篇發(fā)表在Science上的論文再次顛覆了傳統(tǒng)認知。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證實,先前學界提出的細胞分裂期間的基因表達理論是有誤的。長期以來,研究者們認為,在細胞分裂期間,基因會變得“沉默”,不會被轉錄成蛋白質(zhì)或調(diào)控分子。但該研究發(fā)現(xiàn),盡管水平很低,但在復制期間,基因表達其實仍在繼續(xù)。
14# Science破解世紀之謎:首次揭秘人類活細胞中的DNA結構
ChromEMT: Visualizing 3D chromatinstructure and compaction in interphase and mitotic cells
7月28日,發(fā)表在Science雜志上的封面論文似乎又要改變?nèi)藗兇饲皩θ旧|(zhì)結構的想象了。該研究中,科學家們揭開了關于染色質(zhì)中DNA組織的世紀之謎,首次在人類活細胞的細胞核中實現(xiàn)了3D基因組成像。
15# Cell改寫教科書:首次親眼見證!DNA復制與我們想象的并不同
Independent and Stochastic Action of DNAPolymerases in the Replisome
6月15日,發(fā)表Cell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首次觀察到了單個DNA分子的復制畫面,并且獲得了一些驚人的發(fā)現(xiàn)。研究稱,DNA復制的隨機性要比人們想象的要多得多。
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DNA復制中,前導鏈和后隨鏈上的聚合酶在某種程度上是相互協(xié)調(diào)的,復制速度基本保持一致,從而保證其中一條鏈上的聚合酶不會領先于另一個。然而,這一研究證實,先導鏈和后隨鏈之間并沒有互相協(xié)調(diào),它們完全是自主的。有時,后隨鏈合成停止了,但先導鏈的合成卻在繼續(xù)增長。
16# PNAS:第一個不需要引物的 DNA 聚合酶
Deep-sea vent phage DNA polymerasespecifically initiates DNA synthesis in the absence of primers
生物黨都知道,DNA聚合酶催化DNA合成需要滿足4個條件:單鏈DNA模板、四種脫氧核糖核苷三磷酸底物(dNTPs)、鎂(錳)離子和一段引物(DNA或RNA)。然而,3月6日,發(fā)表在PNAS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了自然界已知的第一個不需要引物的DNA聚合酶。
4、與大腦有關
17# 顛覆教科書!腦內(nèi)隱秘“排毒系統(tǒng)”終于現(xiàn)形,曾被否定200多年
Human and nonhuman primate meninges harborlymphatic vessels that can be visualized noninvasively by MRI
如今在醫(yī)院里執(zhí)刀或者坐診的醫(yī)生們所接受的教育是:位于顱骨內(nèi)的大腦,不具備淋巴系統(tǒng)。但10月3日,發(fā)表在eLife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神經(jīng)病學和中風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公布了腦內(nèi)淋巴管成像圖,這些紫色的淋巴管第一次清晰地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
探索君報道鏈接:
http://www.biodiscover.com/news/research/726722.html
18# 記憶存儲并不需要突觸強化!諾獎得主PNAS發(fā)表顛覆性發(fā)現(xiàn)
Silent memory engrams as the basis forretrograde amnesia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存儲信息依賴于記憶細胞之間的突觸連接增強效應。9月28日,發(fā)表在PNAS上的文章卻顛覆了這一傳統(tǒng)認知:記憶存儲并不需要突觸強化。相反,在事件發(fā)生后的最初幾分鐘內(nèi),記憶細胞之間的連接模式就足以存儲一段記憶了,且存儲記憶有另外一種模式!
19# 讀取路徑≠儲存路徑?Cell新研究顛覆記憶讀取機制
Distinct neural circuits for the formationand retrieval of episodic memories
神經(jīng)科學家一直認為,記憶形成與記憶召回時使用的是同一條神經(jīng)環(huán)路,但8月17日,一項發(fā)表于Cell上的研究顛覆了這一觀點。MIT的神經(jīng)科學家首次表明,記憶召回需要一個“繞道”環(huán)路,它不同于原始的記憶形成環(huán)路,而是從其中分支出來。
20# 改寫教科書!科學家發(fā)現(xiàn)大腦中血管“與眾不同”
Purinergic regulation of vascular tone inthe retrotrapezoid nucleus is specialized to support the drive to breathe
4月6日,發(fā)表在eLif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當身體其它部位的血管擴張時,腦干中的某些血管卻在收縮。正是這些血管“相反”的行為使我們保持呼吸。
5、與對人體的其他認知有關
21# 顛覆孟德爾定律,卵細胞也會主動選擇精子?
Do Gametes Woo? Evidence for TheirNonrandom Union at Fertilization
在受精過程中,數(shù)百萬計的精子游向在終點線等待的卵細胞。幾乎所有科學家都認為,勝出的精子是隨機的;卵細胞一直在被動的等待,直到精子中的菲爾普斯到達終點。然而,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的主任研究員Joe Nadeau對此“教條”發(fā)起了挑戰(zhàn)。若受精是隨機的,那么后代的基因組合應呈現(xiàn)特定比例,但在自己實驗室的兩個例子中,Nadeau發(fā)現(xiàn)一些基因配對組合出現(xiàn)的概率比其他組合高的多,表明受精遠非隨機。相關成果于10月1日發(fā)表在GENETICS上。
22# Science:顛覆70年認知!華人學者重新定義性別發(fā)育關鍵
Elimination of the male reproductive tractin the female embryo is promoted by COUP-TFII in mice
8月18日,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刊登了一項重磅研究。任職于美國國家環(huán)境衛(wèi)生科學研究所(NIEHS)的姚宏昌博士團隊找到了胚胎發(fā)育過程中,決定性別的關鍵。這個發(fā)現(xiàn)顛覆了人們70年來的普遍認知。
探索君報道地址:
http://www.biodiscover.com/news/research/725393.html
23# 改寫教科書!Nature重大發(fā)現(xiàn):胎兒免疫系統(tǒng)與成人大不同
Human fetal dendritic cells promoteprenatal T-cell immune suppression through arginase-2
6月14日,發(fā)表在Nature上的一篇論文證實,胎兒的免疫系統(tǒng)比先前認為的要更加活躍,且與成人免疫系統(tǒng)有很大的不同。 研究發(fā)現(xiàn),胎兒在母親懷孕的第13周就有了功能性的樹突狀細胞。當研究人員將胎兒樹突狀細胞添加到成人免疫細胞混合物中時,它們激活了超出正常數(shù)量的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這類細胞能夠使T細胞的生產(chǎn)受到控制,抑制免疫反應。 此外,科學家們還發(fā)現(xiàn),與成人樹突狀細胞相比,胎兒樹突狀細胞中有特有的基因被激活了。
24# 顛覆傳統(tǒng)!Nature子刊揭示第六種味覺,負責感知水
The cellular mechanism for water detectionin the mammalian taste system
味蕾密集存在于舌頭表面。過去,我們認為味蕾負責感知5種基本的味覺:咸、酸、甜、苦、鮮,其它味覺由這五種綜合而成。然而,5月29日,發(fā)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哺乳動物可能還存在第六種味覺,負責感知水。
25# Nature驚人發(fā)現(xiàn):改寫教科書!肺的新功能——造血
The lung is a site of platelet biogenesisand a reservoir for haematopoietic progenitors
3月22日,發(fā)表在Natur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首次揭示了肺的一項先前不為人知的功能——造血。具體來說,利用雙光子活體成像技術,研究人員在肺部血管中意外地觀察到了數(shù)量驚人的血小板產(chǎn)生細胞——巨核細胞。雖然這類細胞以前也在肺部被觀察到過,但它們通常被認為主要在骨髓中“生活”,產(chǎn)生血小板。在肺部血管中,這些巨核細胞每小時能產(chǎn)生超過1000萬個血小板,這表明,超過一半的小鼠血小板的生產(chǎn)發(fā)生在肺部,而不是骨髓中。
1、本網(wǎng)部分資訊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為網(wǎng)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yè)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聯(lián)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wǎng)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虎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