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wǎng) 2016/6/17 0:00:00 來源:
未知
|
同仁堂安宮牛黃丸手工搓丸傳承人張冬梅在為藥丸打戳。 同仁堂集團供圖 |
工匠精神一直流淌于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中藥制造,從選料、炮制、制藥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凝聚著匠心。堅守傳統(tǒng)、精益求精、一絲不茍,就是工匠精神的要義。發(fā)展壯大中醫(yī)藥業(yè),必須重振工匠精神。
“北有同仁堂,南有胡慶余”,今夏,本報記者分別走進這兩家中藥老字號企業(yè),近距離觀察制藥工藝“絕活”,感受中藥制造的奧妙,呼喚工匠精神的回歸。
——編者
炮制是個精致活兒“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氣味反失”,炮制耗的不只是時間,難在火候把握
走進同仁堂任何一家藥店,都可以看到一副對聯(lián):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對于這句話,在同仁堂工作36年的國家一級技師于葆墀最有感觸。
炮制包括炒、炙、燙、煅、煨、蒸、煮、淬、漂、浸、飛等不同的方法,起到減毒增效的功效。于葆墀說,炮制是個精致活兒,不是洗凈切好晾干的簡單重復勞動。
回想當年學徒,有一次,師傅問于葆墀:“桑皮絲怎么切?”他不加思考地說,把桑皮洗完切好就行。師傅接著問他:“洗完桑皮會不會有粘性?切的 過程中會不會打滑?”聽師傅這么一說,于葆墀一下子覺得連個桑皮都不會切了。師傅說,桑皮最好在冬天切,頭天先洗了凍一宿,第二天再切,防止粘性,這樣才 能切得快、手下出活。
如今,于葆墀摸準炮制之理,把握中藥材的蒸、炒、制、煅等的“火候”奧秘,解決了“制象皮”“制硇砂”“煨肉果”等類別品種的生產(chǎn)難題,并形成了生產(chǎn)工藝。
大象皮去腐生肌,是一種很好的中藥。好幾公分厚的干透象皮,切起來可真不是吹牛皮,泡不開,切不動,從藥材象皮變成飲片制象皮,難倒不少藥工。
第一次接觸象皮,真讓于葆墀犯難了。他查了不少古籍文獻,連1959年公司老藥工編的炮制工藝書籍也找出來了。象皮去掉雜質(zhì),刷洗干凈了,卻 怎么也泡不透。他嘗試不同的水溫,泡了再潤,潤了再晾,晾了再泡,不停地重復,慢慢磨工夫。水溫保持在30-40攝氏度最合適,泡好用手擰干再晾,晾干后 再泡再潤再擰,如此反復3-4天才能完成,用誠心最終折服堅硬的象皮。
“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氣味反失”。于葆墀說,炮制耗的不只是時間,難在火候把握。
把放大鏡當“標配”
“就是用眼淚也要把它搓成丸”,讓用戶無可挑剔。創(chuàng)新背后是成百上千次的試驗,是技藝上追求盡善盡美
放大鏡是同仁堂科技公司中藥泛丸工高級技師薛連貴隨身攜帶的寶貝,用它隨時檢驗生產(chǎn)的藥丸是否光、溜、滑、圓。藥丸表面出現(xiàn)坑點,就要返工重做。薛連貴把放大鏡當寶貝,還有一段讓他難忘的經(jīng)歷。
同仁堂與日方企業(yè)合作生產(chǎn)全濃縮牛車腎氣丸。當公司將任務交給薛連貴,他當時就傻眼了,藥粉沾濕就化成水,這怎么搓丸呢?越有難度,他越不服輸:“就是用眼淚也要把它搓成丸。”
話是說大了,完成任務是相當艱難。不管吃飯還是睡覺,只要有一個新想法,薛連貴就立即蹦起來直奔車間去試驗。他不分白天黑夜,在不同的溫度、濕度條件下反復嘗試。
藥粉一熱就化,薛連貴干脆上冰柜里干活,好不容易摸出點門道,人卻受不了。他實在干不下去,賭氣說干脆跳樓算了。公司領(lǐng)導說:“你不能一個人跳樓,咱們一起跳。”從冰柜出來,薛連貴把實驗陣地轉(zhuǎn)移到空調(diào)房,把溫度調(diào)到最低,歷時數(shù)月終于做出了成品。
檢測時,日方用紙折成槽,讓藥丸從槽上滾過,拿著放大鏡一粒粒地看藥丸圓不圓、外表有沒有坑點。大約一個月后,薛連貴提供的產(chǎn)品讓日方無可挑 剔。當檢驗完成,日方對一個個滾珠似的藥丸投來欣賞的目光,他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日方想獲得這項全濃縮技術(shù)時,他說:“產(chǎn)品合格不合格,你們說了算。 如何制作,可是我們說了算,這技術(shù)保密!”
“那一刻的感覺是全身放松,酣暢淋漓,痛快!”薛連貴事隔多年,記憶猶新。從那時起,他把放大鏡作為檢驗藥丸的“標配”。
這次工藝攻關(guān)的成功,為同仁堂添加了一個新劑型——全濃縮丸劑,遠銷到世界各地,一舉打開了海內(nèi)外市場。至今,薛連貴已創(chuàng)新工藝近百種,這背后是成百上千次的試驗,是技藝上追求盡善盡美。
在別人看來,制藥很苦,但薛連貴樂在其中,用他的話說:“每一次攻克難關(guān)后的成功,都是一種享受。”
憑良心做救命藥
拿毛這道工序,本身沒有質(zhì)量標準要求,但拿多少、拿到什么程度,憑的是藥師心里那桿秤“同修仁德,濟世養(yǎng)生”是同仁堂的堂訓,使企業(yè)生產(chǎn)的中 成藥素以“處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享譽海內(nèi)外。安宮牛黃丸有著213年的歷史,主治高熱昏迷、中風、腦出血等急重癥,內(nèi)含牛黃、牛角 粉、麝香、珍珠、黃連等11味中藥。
項英福是北京同仁堂科技公司沙河庫副主任,專職負責全集團貴細藥品鑒定驗收。對他來說,被稱為“神藥”的安宮牛黃丸,其神奇在于療效。確保療 效的關(guān)鍵是把好選料關(guān),不讓假貨蒙混過關(guān),這就得練絕活。他跟著師傅蘆廣榮練就一雙“火眼金睛”,通過眼看、鼻聞、口嘗、手摸,鑒別藥材的真?zhèn)魏唾|(zhì)量的好 壞,用心去體會不同藥材的特性,聆聽藥材的無聲語言。
究竟是不是麝香?他的辦法是“一聞一摸”。一聞氣味,刺鼻不刺眼,不用看了,直接退掉。有一次,藥品供應商送來麝香,他用手一掂,感覺比以往 的重,原來麝香里面用黑膠布裹著30克的鋼珠。人工檢驗合格后,才能進入更嚴格的高科技儀器檢驗環(huán)節(jié)。有些藥商摻雜使假,項英福說,要拿出理由來,讓人家 信服。
時至今日,安宮牛黃丸依然沿襲手工制丸技藝,傳承人是張冬梅,她手工搓丸一次成形率可以達到100%。
安宮牛黃丸使用的是天然麝香,這讓張冬梅最頭疼。她介紹,麝香里一些細微的絨毛要用手拿出來,不可能機器替代,既繁瑣,又枯燥。拿毛這道工序,本身沒有質(zhì)量標準要求,但拿多少、拿到什么程度,憑的是藥師心里那桿秤。
張冬梅當年學徒時和師傅一起拿毛。兩人坐馬扎上,每人一大瓷盆麝香,每個都過了得有六七遍。當她煩了不想弄時,師傅坐馬扎上吭哧吭哧幫她干 活。張冬梅過意不去:“師傅,我接著來吧。”師傅說,這毛拿得干凈不干凈,沒人知道。但如果一根毛沒拿干凈,給昏迷的病人灌服時,容易刺激氣道,藥就灌不 下去,病人的命就救不活了,要憑良心去做救命藥。
34年來,張冬梅就干一件事,研配、合坨、制丸、內(nèi)包、蘸蠟、打戳……這一道道工序下來,搓出的藥丸圓、光、亮,滋潤細膩,色澤一致,每丸3克,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