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甘,微溫。
【歸經(jīng)】歸肺、脾經(jīng)。
【功能與主治】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yǎng)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內(nèi)熱消渴,血虛萎黃,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癰疽難潰,久潰不斂。
藥理作用
1、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黃芪圓片,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nèi)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2、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實驗性腎炎蛋白尿,增強心肌收縮力,調(diào)節(jié)血糖含量。
3、增強機體耐缺氧及應激能力,促進機體代謝和改善心功能。
4、有降壓的作用,調(diào)節(jié)血糖,可以作為糖尿病患者的輔助用藥,黃芪同時具有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5、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
6、具有氧化性。黃芪的化學成分有:膜莢黃芪含黃酮、皂甙類成分黃酮類成分如芒柄花黃素、羥基芒柄花黃素(毛蕊異黃酮)及其葡萄糖甙等,其中有些成分具較強的抗氧化活性。
7、病弱體虛的人服用,可以增強體力,增強抵抗力,對病情恢復有一定的幫助。
黃芪在中醫(yī)臨床上應用十分廣泛。取黃芪泡水飲用,可治身體困倦,無力,氣短。取黃芪加防風、白術(shù)、甘草、生姜、大棗適量煎服,防治免疫功能低下,反復感冒。取黃芪配伍牡蠣、浮小麥、麻黃根,可治盜汗。
以黃芪配白術(shù)、防己、生姜、大棗,可治水腫。黃芪與黨參、白術(shù)、甘草、枳殼、升麻、柴胡同用,可治脫肛、子宮或內(nèi)臟下垂。用黃芪配伍陳皮、麻仁、蜂蜜,可治老人或產(chǎn)后便秘,欲便不能。用黃芪加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棗,既可治腹部冷痛、又可治關(guān)節(jié)、肌肉疼痛。
以黃芪加穿山甲、皂角刺、當歸、川芎、銀花、白芷,可治癰疽內(nèi)膿已成而不破潰。取黃芪、生薏米、赤小豆、雞內(nèi)金、陳皮,加糯米煮熟成粥食用,可治慢性腎炎、腎盂腎炎殘存浮腫。但需要明確的是,脈細數(shù)、舌質(zhì)紅,屬中醫(yī)腎陰虛者,不宜服用。
【藥劑類型】內(nèi)服散
【成份】黃芪
【用法】每次一包,每天二到三次,開水泡服;或用其它煎好的藥汁泡服
【規(guī)格】2g